围棋的三大基本下法——本手、妙手、俗手,简洁而深刻。每一种下法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思想和技巧,而这种思维方式不仅适用于围棋,也适用于生活和社会问题的解答。
首先,本手指的是最基础、最符合棋理的下法,通常是循序渐进、稳扎稳打的。它是棋局中最为常见的策略,以稳妥的方式应对局面,为后续的布局铺垫基础。妙手则是另一番风味,它往往出乎意料,具有强烈的创造性,能够在局面中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局部优势。最后,俗手则是那些不顾全局、只顾眼前小利的下法,常常因为局限于局部的需求而导致整体局势的崩盘。
本手奠定了基础,稳固了局势,而妙手的妙则是在本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创造力。通过本手,才能进入更高层次的妙手。这个道理,放在围棋中是如此,在人生和社会中,同样适用。处理复杂问题,往往需要稳扎稳打地解决基础问题,然后再运用巧妙的智慧找到突破口。
展开剩余65%在汉匈战争中,汉朝的几位将领也展示了“本手、妙手、俗手”的不同战术,最终成就了不同的命运。
卫青的“本手”战法则是典型的以战养战策略。他明白,匈奴的强大依靠着他们的马匹和骑兵优势,而汉朝的马匹与战马技术相较匈奴依然处于劣势。卫青没有选择与匈奴大规模对抗,而是采用了快速机动、掠夺资源的战略。他通过远程奔袭,掠夺匈奴的牛羊和马匹,破坏敌人的经济根基,让匈奴的生存条件急剧恶化。特别是在河南战役中,虽然杀敌不多,但却收获了大量牲畜和资源,占领了黄河以南的丰富草原,这一战略彻底打乱了匈奴的战略部署。
霍去病则在卫青战法的基础上,创新了“妙手”战法。他注重的不是敌人的物资,而是敌方的指挥官与核心战力。霍去病采用轻装骑兵迅速进攻的方式,抛开辎重和粮草,从敌人那里直接抢夺粮草,“因粮于敌”。这种战法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,使得他的部队能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敌人。他每一次出征,战果辉煌,最后更因立下赫赫战功而获得封狼居胥的荣耀。
与此相比,李广的战法则显得有些“俗手”。李广以个人英雄主义著称,他擅长骑射,在面对匈奴的侵扰时,他常常亲自带队迎战,无论敌人规模如何,他都坚定不移地亲上阵,单枪匹马与敌人决战。虽然他屡次立下战功,但他的方式总是孤立的,常常依靠个人勇武,而忽视了整体战略。在一次次的孤军奋战中,李广时常陷入敌人包围,险些丧命。他虽然赢得了“飞将军”的美誉,但未能改变大局,最终未能获得封侯之位。李广的“正面硬刚”的战术,虽然展现了他过人的勇气,但却缺乏全局视野和战略思维,最终也让他错失了成为伟大将领的机会。
这三位将领的战术风格,最终也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命运。卫青和霍去病通过灵活的策略,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历史的荣耀,而李广尽管英勇无畏,却因为固守传统的战法,始终未能改变战争的局势,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未能封侯的遗憾。这种战略上的差异,反映了在复杂的局面中,是否能够从局部走向全局、从稳扎稳打走向灵活变通的关键。
发布于:天津市鼎泽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